教学内容选择的要素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如果仅从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入手,而不从教学内容入手,其结果自然是费力又无效。王荣生教授曾说:“这看起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其实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核心就是语文学科知识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
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既能为丰富语文课程研究提供经验,帮助语文教师建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观念,注意课程标准、教科书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又能引导教师在重视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重视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目前,大多数教师所面临的课文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案例教学,而不是内容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不是根据教材里明确的内容,而是教师自己去寻求合宜的内容,这就给语文教师带来了负担。语文教学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虽然大家都能感觉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但怎样的内容又是合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呢?应该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
1.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与教材中的一致,与我们得出的规律性的结论一致,这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要求。我们都知道,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希望这些知识能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试想,如果这些知识都是错误的,那将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是非不分、对错不知的价值观的错误呢?该让学生体会真诚的知识学生却体会到了虚假,该让学生学会帮助的知识学生却学会了猜忌。若这样,语文教学将会是一片混乱。
2.教学内容要有效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保持高度一致,这一点还要与各个年段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理解。《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学生提出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则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以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为主。教学内容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特点而设定,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让教学内容科学而严谨。
3.教学内容要有拓展性
《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要通过设计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童趣,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这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自己的教学内容生动又不失条理,发散又不失严谨。
4.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学生的实际需要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有个别差异的。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的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就能提高课堂中的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教学内容要有实效性
课堂的教学内容每一节课都不尽相同。但事实上对于相同的课型而言,不同的教学内容之中又存在着共性。学生学习的时间长了,这类课型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就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会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善于模仿,特别是在识字教学中,能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现一定的学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