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不同学段选择教学活动时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学段:趣味性、游戏性

由于一、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汉语拼音的教学要尽可能地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第二学段:自主性、技巧性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时,要更多地考虑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他们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在运用此原则时还要处理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课程标准》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的权利。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主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深刻地揭示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不教,学生就很难获得“不需要教”的能力。

第三学段:问题性、探究性

高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比中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强烈,他们开始喜欢探究,而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一切学习活动都从问题开始,没有疑问就没有研究。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第三学段选择教学活动时,教师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本章目录 共计3个
附件列表 共计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