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实现从“教语文”到“学语文”的转身
语文课要实现从“教语文”到“学语文”的转身,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我以为,以下几点甚为重要。
其一,眼中有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得站在学生的角度,更多地去思考学生如何“学”,及时了解学生的求知需求,以学定教,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教师的眼中有了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始终能够保持着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在课堂上自觉地转变教学方式,淡化自己的“教”,强化学生的“学”,由教会知识转向习得方法,练就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本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要着力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语文实践。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探索的时间,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用心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心阅读,潜心会文,品悟文字;用心练字,动笔圈点批注,培育指尖上的智慧。
二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强化语文习惯的养成,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上读书、写字、发言等姿势正确,声音洪亮,说话得体,书写规范。
三是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其二,心中有语文。
语文是素质教育中一门最基础的课程。《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段文字道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也说明了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教师心中有语文,就是要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能够心无旁骛地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才会立足语文,着力去发掘课文中的语文元素,让语文教学能够紧紧围绕语言文字展开,以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夯实语文的基础,抹亮生命的底色。
其三,手中有方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教师的手中有一些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师授生受的方法,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