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建不是人类无意和随意的行为,而是有一定目的的,有一定理据的。字理识字正是依据汉字的这种造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教学。在我国当代的诸多识字教学流派中有很多是渗透字理识字因素的,而湖南岳阳的“字理识字法”则是最明确、最直接、最集中的强调“字理”的。字理识字教学法强调依据构字原理进行识解和记忆汉字,包括按字源理据和对部分简化字、形变字运用现代观念进行新的析解识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种按照汉字的构字原理识字的方法,被称为“形训”。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汉代以后,经师的解经,《说文》等书的释义,也常用这种形训的方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最原始的象形字是用笔画简单的图形、记号来代替语言中的一个词,字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时词的本义或常用义是一致的。后来造字的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局限于象形、指事,还出现了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商周以后,以记录语音为主的形声字逐步占了统治地位,但汉字至今仍未发展成为表音文字,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仍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许慎所谓:“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伪。”此三者不是象形,就是象意,都有象可寻。而形声字的声符往往是字音的承担者,它的形符则指出字义的归属。凡此种种都说明字形与字义有密切的联系,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来寻求字义,这就是形训的理论依据。语文学上的形训主要用于寻求字的本义,同时,通过字形的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引申义和掌握词义系统,进而识别假借字。
简单地说,字理识字法就是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理的特点,将字理解析运用于识字教学之中,主张通过字理分析帮助学生识字,以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为识字的切入点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教象形字、指事字,运用“溯源—对照”的模式,通过“溯源图—古体汉字—楷体汉字”,引导学生认识其像什么形,指什么事;教会意字、形声字就运用“分解—组合”的模式,引导学生理解会意字由几个象形、指事字怎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什么新的意义;理解形声字形旁所表示的意义类属,声旁读音的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