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语,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从儿歌、诗词、对联到歌词、戏剧台词等都在运用韵语的形式。它不仅形象有趣,押韵上口,使人喜欢诵读,而且还特别有利于记忆。
韵语识字,就是把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先组成最常用的词,再用这些常用词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和故事情节,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大密度生字的一篇篇韵文,使这些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易于理解,短小精练,文道结合,所以儿童喜欢诵读,并能倒背如流。孩子们把课文当作有趣的歌谣,随时都可以背上几段,这样在有意无意中反复浮现,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一批批常用汉字。
韵语识字较一般的识字方法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实行快速记忆。一般研究识字方法大都是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入手,而韵语识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快速记忆入手,研究如何快速记忆大量的汉字。所谓识字,就是识记汉字,要提高识字效率,就必须研究快速记忆。
先识高频字。所谓高频字,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先识高频字,不但有利于尽早阅读,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经实践验证,掌握这些高频字,就可以读懂一般书报90%以上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先学会这些高频字就可以进行阅读了。这是识字教学的一条捷径。
实行整体输入。韵语识字根据儿童“先整体后部分”的认识规律,充分运用整体认知的原理,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而是将十几个、几十个字形成一个精练、有趣、有一定意义和韵律的整体组块进行整体输入、整体储存,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先认读,后掌握。所谓掌握,就是识字要达到“四会”。韵语识字为了实现尽早阅读,将所学的生字先以认读为主,不要求一次性达到“四会”。这不仅分散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习负担,而且能使儿童在短期内轻松愉快地认识大量的汉字,进而使儿童尽早地进入阅读。
既大密度集中,又不脱离语言环境。韵语识字是高密度生字的集中识字,但它是先把生字组成常用词,再用常用词组句成篇。因此,它虽然是大密度的集中,但又没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充分发挥了“语义场”的优势效应。因此,这一方式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记忆效能。
语言精练,促进思维。韵语识字虽然大密度集中,但它又是随课文识字的。它是在整篇中识字,先整体后部分,即先整篇认读,后单个字记忆。而每一篇韵文都不是白话文,有歌谣、有古诗、有声律对韵等多种形式;有三言句、五言句,还有七言句式。虽然课文篇幅短小,但却都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意思,表达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情节,并且内容都贴近儿童生活,又是用常用词组句成篇,因此易于理解。由于它不是白话文,有一定的语意跨度,故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