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积累·记诵——小学语文教育为何应以积累记诵为本(一)
学习语文的目标和方法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以积累记诵为本。积累是目标,记诵是手段,记诵即记忆、背诵。
1要模仿,就要积累
如前所说,学习语文的目标是运用,手段是模仿。要模仿,就要掌握足够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模式,而掌握足够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模式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积累。积累是模仿的基础,所以,积累应该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而积累要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完成。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词句的运用取决于语境,所以,要反复实践才能完成类化。吕叔湘在《语文教育要变被动为主动》一文中说:“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只有通过多次会面才学得真切,记得牢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连锁学习就是通过反复地“刺激—反应”,从而形成联结即技能的,所以,也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
在口头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就要多听多说。吕叔湘在《关于语文教育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说:“先是模仿得不很好——语音不很准,用字眼、造句子,有时候对,有时候不对,最后经过多次实践……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他还强调说:“归结一句话,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在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就要多读多写。吕叔湘曾在江苏师范学院做了题为《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讲话:“不要以为小孩儿不会看书,小孩儿看书的本领大得很,他不认识的字跳过去,看意思,无形中吸收进去。有些字一回生,二回熟,头回不懂,第二回又碰到了,第三回又遇到了,多见几面就认识了。”从写作的角度说,读多了,语言材料和语言模式就积累得多了,就能体会到某个词语、某种句式、某种修辞方法可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换言之,就是能够知道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应该运用哪个词语、哪种句式、哪种修辞方法。用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多读多写,习得大量言语系列——短语、句子、完整的节段,使之融入自己的口语中,就可以构造交流思想的连贯语句了。这就是前面说到的无意的、间接的模仿。
可以说,积累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也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没有积累,就学不好语文,也搞不好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