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案例
以下举两个日本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的案例,希望能给老师们带来启示。
日本语文教科书中的听说教材一般都是用活动的形式来呈现。例如,交谈、讨论、对话、打电话、采访、游戏、看图说话、报告、演讲、说明、听记、制作录像等,有时还设置一些与读写教材或与语言知识学习相关联的听说内容。
如日本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听说材料(《教育图书》),材料名为“街上来了一只大河马”,学生学习的主要技能是“一边听一边记”。材料共3页,前两页为一整面的大图,图上画着一个热闹、繁华的市街中心,十字路口的人行横道中央,赫然站着一只巨大无比的河马。街上一片混乱,有仓皇逃窜的,有正在摄像的,有拥挤在楼房窗口、阳台观看的,有吓得跑到房顶的……警车、警察塞满了路口,慌忙逃跑的人们留下的高跟鞋等物品比比皆是……画面左下角写着几行小字:“街上突然跑来一只大河马,人们一片慌乱。一名记者,正面向摄影机在进行着报道……”第3页内容全文如下:
一边听一边记
1请扮作电视台记者,面向摄影机,把街上发生的这件事进行一下报道。注意:
河马什么时候、从哪儿来的?
为什么会跑到街面上来?
街上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对这只河马,目前考虑的应对办法。
2一边听记者的播报,一边把了解到的事记下来。同时,请加上自己的感想。
笔记样式
了解到的情况:
①
②
③
……
感想:
在听报道和说明时,注意把主要的地方记下来。
整篇教材就是这样,我们看到听话和说话训练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但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很明显更侧重于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的技能。教材不但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明确指示了活动的内容、方法,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具体的说、听、记的方法。如提示的“河马什么时候、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跑到街面上来?街上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对这只河马,目前考虑的应对办法。”等几个报道要点和顺序,让没有做过小记者的学生也不至于无所适从。再如笔记样式的提供,更令师生一目了然,便于操作,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随时记笔记的习惯。
另一家教材出版单位光村图书出版株式公社的听说教材则多是与其他教材相配合而编制的。如三年级下学期一篇与学写说明书的写作教材相配合,有一篇题为《指路》的听说材料,共4页。第一页的最上方是课题名《指路》,边上注有学习要点:“顺序清晰地听和说”,提示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第一页中央是一段文字:
森同学正在告诉刚刚转学来的谷川同学去花园儿童馆的路线。让我们与谷川同学一道,一边听森同学的指示,一边用手指在右边路线图上画出去花园儿童馆的道路吧!
按照森同学的指示,你找到目的地了吗?
(听录音)录音内容如下:
从学校出发,往车站的方向走,到红绿灯的地方向右转,再顺着那条路一直往前走,有一个大公园。在那个公园,我们还一起和中山同学玩过呢!到了公园,就不要一直往前走了,向左拐,第二个路口的左边就是了。
这一页的教材下方有两句提示:
如果在那儿迷了路,为什么迷的路?请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森同学,还有哪种更好的说明方式、方法吗?
第二页是一幅社区地图,但并未明确标明花园儿童馆的位置。
第三页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提示:
1使用前页的地图,进行道路指示练习。
(听录音)
在学校,给二年级的学生指示图书馆的路线。
在车站,被一位成年人询问公民馆的位置及路线。
此页中,还穿插了几位同学的对话,用以提示,如:
对方不一样,说明的方法要注意不一样哦。
是啊,到底对方听明白了没有,听明白了多少,要一边试探,一边去说才好。
此页下方,又出现了编者的一段提示:
道路指示时的要点:
[指示的一方]
首先确定好是从哪儿出发,要到哪儿去。
步行去的行走顺序要清楚、明晰。
注意说出有特征的标志和拐弯时的方向。
[听者]
没懂的地方,遗漏的地方一定要进行询问。
2在自己居住的街道,选择一个目标,试着进行一次道路指示演习。
第四页,是一篇题为《一边确认一边听、说》的小短文,全文是这样的:
听错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如:
“墙上挂着漂亮的云的照片。”
当我们听到这句话时就要注意了,“云”一词的读音是“kumo”。天上的云和生物蜘蛛的发音都为“kumo”,所以这时如果我们不确认一下,往往就不知道究竟指的是什么。生活中类似的同音字还有很多,如“服与福”“全面与前面”“委员与医院”“汽车与记者”“人口与人工”“消火与消化”等(注:以上各组词语在日语中均为同音词)。
发音虽不完全相同,但发音近似的词语也有很多。如:
病院—美容院,一番—七番,大野先生—小野先生等。
(注:以上各组词均为在日语中发音极其相似,容易听错的词)
说话的一方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一边观察对方的反应,一边试探着说。重要的语句要慢、发音要清楚。同时,对易造成误会的词要另加说明或用别的词来替换也是很好的办法。如“委员”一词,用“委员会的委员”来说明;“美容院”用“修整头发的地方”来解释;“七番”用“第七条”来替代,这样效果会更好。
听的一方,对听到的内容要进行思考、确认,听到不懂的词语马上记在笔记上,过后询问或在对方重复时加以注意。
教材中有叙述、有活动、有提示、有事例、有明确的学习要点和方法说明,也有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体验、感悟的内容。更需要说明的是,教材表面上的结构和形式并不严谨,十分灵活,甚至有些散漫,但无论活动也好,说明也好,处处围绕并体现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通过对这一材料的学习,获得的是真切的体验,掌握的是切实的方法、明确的技能,这些技能将会给他们与人的实际交往带来积极的、切实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