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什么(二)
2把握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体现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强、延伸性宽的特点。
综合性。它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校内校外,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经验性。综合性学习多采用“学和做”结合的形式,学习大多以“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为载体。这样的学习活动,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并运用知识,生成新的知识。
开放性。综合性学习有助于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出来,走向家庭和生活,走向自然和社会,从而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它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每次学习的目标、过程和结果都是开放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会学到比课本上更多、更珍贵的东西。
创造性。综合性学习不再是一种标准化、模式化的学习。学习内容虽然相同,但是学习方式也许大相径庭,因为它是一种充满个性化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探究与活动、创造与表现,这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这种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的发展,将会比在学术性课程中的发展更为显著。如学习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综合学习——“说名道姓”时,学生要了解本地姓氏的情况,就得走向社会,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各种有用的数据和资料。学生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又能在运用语文的过程中发展写作能力,增长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应把握好综合学习活动的特点,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从而达到综合学习的“综合”目的,使学生获得综合、整体的发展。
如人教版教材中年级“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学习设计,结合单元的学习,引出拓展的综合学习的任务,就体现了集“听、说、读、写、做”于一体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具体做法是:以单元阅读教学内容为主体,把小综合活动穿插其中,体现以课文学习为主、综合活动为辅的原则。还有的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是以某个专题、任务或活动贯穿始终,体现以综合活动为主体,整合单元学习材料而成的大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般用两周的时间完成)。如人教版高年级的“遨游汉字王国”,活动中教师通过制订活动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神奇,同时开展阅读、收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汉字的了解与热爱。
北师大版教材中提供了更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如表演、做手工、收集资料或图片、办板报、办联欢会、开玩具交易会、办展板、办手抄报、做天气统计图、采访或访问、调查等。
例如,种一粒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写一个观察记录。
听天气预报,写在小黑板上。
收集有关海洋的图片或实物,写一段说明文字。
小组同学一起把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手抄报,为手抄报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森林和荒漠。
查资料,了解本地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
找一找家乡最古老的树,观察它的样子,了解关于它的故事。
从上述所列举的课例看出,教师通过对综合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简单地局限在读读背背写写,还要看看查查听听编编等,这样的语文学习用处会更大。
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可用办展览、办手抄报、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来展示,其目的除了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和了解外,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