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凸显语文特点
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话题体现了鲜明的语文特点。如“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信息世界”“遨游汉字王国”“轻叩诗歌的大门”等,活动本身与语文学习密切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关注语文、了解语文、热爱语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技能,更由于它是学生经验世界的一种积累活动,是建立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的一种可操作性的学习活动,所以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淀语文内涵,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教师担负着指导的责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话题选定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挖掘其中的学习价值
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学和做(2)”,活动主题是节约用水。教师带领学生以“节约用水”为话题展开学习、调查、研究。
主题活动由五个板块构成:
小小调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调查项目,引导学生任选其一进行调查,并提示用文字或图表等形式反映调查结果。
谈节水,学成语。该活动设计从节水谈起,引导学生牢记节水古训,积累关于“水”的成语。
介绍节水小窍门。该活动设计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节水案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节水小窍门。
编写公益广告。该设计列举了几则节水公益广告范例,引导学生试编。
大家来抢答。该设计以知识竞赛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节水知识,自觉遵守节水公约,学习节水方法,培养节水好习惯。
研读活动设计方案,潜心揣摩设计意图,我们不难领悟“学和做(2)”的鲜明特色及其蕴涵的编写理念: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解决“节水”问题,精选调查提纲、节水窍门、节水公益广告、节水知识竞赛题等典型案例,巧拟富有感召力的活动导语,启迪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积累,激励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挥潜能,健康成长。该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话题都是致力于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引领实践,让学生体验过程、分享快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的价值在于促进,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应该做的便是和学生共同参与实践的过程,有效地引导、促进学生“学”好、“做”好。
如苏教版教材中的“学和做(2)”设计了五个活动项目,是教材,更是学材。教师要实现用教材教的目标,前提是要引领学生“读”好设计。首先,应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学和做(2)”的设计引言可以直接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情自主设计活动导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读”和“做”的愿望,才能体现导语的创造价值。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懂设计,读每一项目时力求达到三个明白:明白“做”什么;明白怎么“做”;明白为何“做”。教材设计的五个板块,标题简洁明了,“做什么”学生自能读明白;教材上的活动安排若无方法提示,对“怎么做”教师应予以点拨(如介绍节水小窍门,可以引导学生借鉴小调查结果展示的方法,用图文、口述、实物展览、动作演示等方式进行);至于“为何做”,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读”时想,更要引导学生在“做”中悟。如“小小调查”设计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节水”状况,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经历调查过程,学习调查方法,增强调查研究的意识,在调查实践中整体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有所获,在老师的导读中有所悟,必然享受“学”的快乐。
在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学做有心人,关注全体学生“做”的全过程。这意味着老师必须随时掌握各实践组的探究进展情况,细心体察每个学生在实践中的个性体验、个体差异,还意味着老师须在实践中根据学情迅速适度地作好调控。
教师不但要做有心人,还要做有为者,“该出手时就出手”,给学生的“做”以引领和帮助。当少数学生在调查等探究实践中遇到困难时,老师除了给学生以信心和鼓舞,还应给学生以方法支持和环境保障,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有效帮助;当少数学生在“学成语”“说窍门”等活动中出现自满或欲停止探究等偏差苗头时,老师应能够充分利用探究过程中的生成资源,勉励他们“学”无止境、“做”无止境,引领他们多一个思路、多一种方法、多一次实践、多一份体验、多一种享受……争取“做”得更好。
同时,“学”和“做”的过程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是师者启发、引领学生及时交流、记录自己的感悟、体验的过程,会促进他们的感悟更正确,体验更深刻。如“小小调查”结果的展示,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不良习惯)造成的浪费是触目惊心的;没有调查,我们对浪费造成的“水荒”严重性也就缺乏深刻的认识。再如学生编写“节水”公益广告时,可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从各类媒体上获得的节水宣传信息(如中央电视台持续播放的“节约创造价值”系列公益广告),鼓励学生从水的作用、节水好处、浪费危害等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独有的见解,促使学生从中体悟:语言是人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语言表达人的心声,语言可以改变人的思想、行为。学好语文终身受益,用好语文众人受益。要让学生在学编节水广告的过程中感受用语文的妙趣,体验用语文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的快乐。
(3)关注学习方法
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走进信息世界”为例。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首先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它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而后,分成两大板块──“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教师先提出活动建议,再提供若干阅读材料,供师生制订计划以及在学习活动中参考、选用。板块一安排了有关信息传递方式及其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五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就作用而言,在于提供信息、介绍相关资料。板块二安排了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其作用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范文,使学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最后,还对学生今后如何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可行的建议。
从这样的“大综合”单元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学习的专题和必读的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外,对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学习成果的呈现,等等,除了教材中的提示,师生还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策划、组织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就行。
从上面所列举的课例看出,教师通过对综合学习的设计与安排,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是简单地局限在读读背背写写中,而是要看看查查听听编编等,要着重教会学生收集处理及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和别人合作、交流、沟通、分享等的综合能力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