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诗韵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言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学生诵读诗词,诗词中美妙的哲理与意韵会毫无痕迹地、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生命的深处,成为他们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熟读成诵会让学生领会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有效地积累语言,丰厚文化底蕴。
还有,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鲜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是最适合朗诵的文学体裁。引导学生在朗诵时全身心地投入,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人的心声合拍共鸣,情绪、语气、表情都要到位。只有用“心”去诵,才能诵出感情,诵出意味,才能沉浸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海洋中,扎扎实实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全面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背诵诗词对语言积累的积极意义已成为共识,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因此,诗词背诵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诗词大多篇幅短小,学生在读、悟、品的基础上,往往很容易就能背过。
但是,不讲究方法强行让学生背诵,不仅记忆的效果差,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诗词背诵产生抵触情绪,这会对语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诗词背诵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个性差异,运用科学高效的背诵方法,让学生背诵得更快,朗诵得更好。
1.想象情境背诵
“诗画不分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边读边想象诗词意境或情境,在脑中形成画面,即朗读时由“话”到“画”,然后再由“画”到“话”地背诵出来。这样,学生既理解得深,又记得牢。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可以想象有一位悠然自得的老人,在一排竹篱旁欣赏并采摘着菊花,他的身后是轮廓清晰的南山。如果脑海中想象出这样的一幅画面,那么这首诗已经在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了。
2.关注韵脚背诵
诗词一般都有严格的韵律,都押韵。在背诵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韵脚,提高背诵效率。如背诵《望洞庭》一诗,可以先记住韵脚字“磨”“螺”,再运用定位联想记忆,从这两个字拓展开来背诵全诗。
3.放慢速度背诵
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时,摇头晃脑,读有些内容时拉长音调,这样做的确有助于记忆。因此,背诵诗词时,学生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尽情体味诗中的意境,背诵得有趣、有味。
4.分析问题背诵
独立的事物很难在人的大脑里留下持久的印象,很多时候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加深人对这件事的记忆,背诵诗词也是这样。如背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妨先分析一下,为什么四月的时候山下的花儿都开尽了,山上的桃花却刚刚盛开?如果进行实地调查,或用地理知识分析,就可知道因为山下和山上的气温不一样,因此桃花开的时节也不一样。这样一来,对这句诗的记忆就深刻了。
5.关注对偶背诵
很多诗词是非常讲究对偶的,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两句对照着背诵,一次就能背过两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对偶工整,“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等,对照着背诵,很容易同时将两句诗一并记住。
6.开展游戏背诵
小学生特别喜欢趣味化的背诵方法,所以在游戏中背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诗句接龙法就是游戏背诵诗词的方法之一,即师与生或生与生对接诗句,互换位置来开展诗句接龙,提高背诵的趣味性和速度。另外,还可以运用情境诵句游戏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或做出一些动作,其他学生诵出相应诗句,寓学于乐,提高背诵效果。
7.诗画结合背诵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诗词的课文中往往都有插图,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背诵,边看插图边背诵,然后只看插图背诵。另外,可以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练习,在诗画练习中很快就能背诵过诗词。
8.抄背结合背诵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背诵时手中执笔,边背边抄,可以起到辅助记忆的作用。抄写的过程实际就是动员大脑的各部分协同合作,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真正做到了眼到、心到、手到,可提高背诵效果。另外,还可通过做诗词手抄报来背诵。
9.歌唱式背诵
诗词本来就是让人唱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诗词内容,在歌唱中背诵过诗词。
10.化整为零背诵
背诵较长的诗词时,可以先分部分来背诵,最后连起来整篇背诵。
11.景物串联背诵
有些诗词中有较多的描写对象,或景或物或人,可以把这些景、物或人串联起来记住,在此基础上快速背诵。如《清平乐·村居》中,描写了茅檐、溪、草、翁媪、大儿、中儿、小儿等对象,把这些对象串联起来,然后背诵。
12.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每句的开头字词;二是容易使人联想背诵全篇内容的关键性动词;三是用法独特的字词或对刻画思想感情有着独特效果的字词。如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既要关注每句的开头字词,又要关注关键性动词“西辞”“下”“尽”“流”,还要关注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独特效果的“孤帆”“唯见”,在此基础上背诵则事半功倍。
13.按写作顺序背诵
诗词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诗词的思路,也是常见的背诵方法。例如,《送元二使安西》就是按先景后情的写作顺序来写的,按这个顺序背诵,会提高背诵速度。
14.尝试回忆背诵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欠佳。最好的办法是在熟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课本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
15.限时背诵
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教师可组织限时背诵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限时背诵之后能即时检测,会强化背诵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16.归类联系背诵
这种背诵方法比较适合于复习课,主要有按作者归类联系背诵、按朝代归类联系背诵、按诗中描写的景物归类联系背诵等。如归类背诵关于童真童趣的诗句,有《牧童》中的“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中的“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夜书所见》中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见》中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夏日田园杂兴》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垂钓》中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等等。
17.创设情境背诵
巧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结合直观画面来背诵。如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可以按照课文插图制作动画,让学生根据画面的描绘与诗句对照背诵。另外,也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表演边背诵。
18.配乐背诵
根据诗词内容,配上或舒缓或激昂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旋律所创设的氛围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情感美,提高背诵效果。
19.联系生活背诵
引导学生在背诵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如背诵《池上》时,联系生活中所见到物体在水中前行的情景,背诵“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效果很好。
20.结合背景背诵
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创作背景来背诵,如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结合杜甫当时的写作背景来体会他的“喜欲狂”,提高背诵效果。
其实,在一篇诗词的背诵过程中,根据诗词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所运用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因此,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次重复记忆,不断复习巩固,实现永久记忆。同时,在学习新诗词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类似或相关联的其他诗词,既拓展了课程资源,又复习巩固了已学的诗词。还要注意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如拍手背诵、喜报激励、背诵过关、背诵“打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