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教学流程(一)

模块一 基础探究

探究活动: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胎儿图:

1)猜一猜图上的胎儿有多大,在交流中对胎儿有初步的认识。

2)估一估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学生充分观察,自由描述。

3)总结:当胎儿生长至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设计意图:利用少年儿童对自身成长充满好奇这一特点,以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头部占整个身长的比例变化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探究分数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经历12的数学化过程。

1)想办法表示一半。

师:刚才我们知道当胎儿生长至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一半在数学上怎么表示呢?(引发学生思考。)

2)创造符号表示一半。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交流总结,在交流的时候大家都注意到了平均分成2份,取了1份,在数学上我们用12来表示。

3)动手折一折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的1/2,并涂上颜色。

4)回归生活,深化理解。说一说生活中的1/2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创造一半,理解12,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12,然后回归生活,加深对分数12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

2.发挥想象,创造其他的几分之一的分数。

1)动手折纸,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2)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交流总结,通过刚才的折纸,我们知道只要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都是它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动手操作,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继续创造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如果在刚才创造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再多涂上几份颜色,涂上2份、3份、4份……那你又能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呢?

学生动手试试。完成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在创造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创造几分之几,借助学生的具体操作,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比较分数的大小。

1)选择一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观察图形,对分数进行比较。

2)交流想法,总结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3)小组内自由交流比较。

5.学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1.出示情境图。(一大杯果汁,平均倒在了6个小杯子里。你能联想到哪些分数?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一大杯果汁平均倒入几个杯子里,生活中这么一件平常的事,就让我们联想到了这么多的分数。课后,请同学们用发现的眼睛继续观察生活中的事,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相信你还会发现更多更有趣的有关分数的事,然后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开放性比较强,让学生自由发挥,给他们留有许多想象的余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本节知识的巩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意识。】

本章目录 共计3个
附件列表 共计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