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认识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流程一:复习引新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6个三角形(三个等腰三角形,三个等边三角形)
提问:它们都是什么三角形?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
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按角的特点来分,三角形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角的方面对三角形进行研究,你觉得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按照边来分类)这节课,我们将从边的角度来考察三角形。
设计思想 通过复习研究按角对三角形的分类,自然过渡到从边的角度来观察三角形,引出本课新知。
▍流程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量一量。
引导:既然我们今天需要按照边来把三角形分类,因此我们需要测量出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所以我们需要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动手测量教材例题6中的三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在小组内交流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强调:测量时用毫米作单位,取整毫米数。
学生各自测量图形的边长,教师巡视,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2.小组探究:
(1)每个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可以把这6个三角形分成两类:一类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一类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4.认识等腰三角形。
(1)教师指出: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板书)
在刚才画的三角形上标出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标注:相等的两条边叫作腰,剩下的一条边叫作底,两腰与底的夹角叫作底角,另外一个角叫作顶角。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腰,两个底角。
(2)认一认:
指出上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分别在哪里。
指名学生上台指认。
5.探究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1)剪一剪。
教师介绍:刚刚我们认识了等腰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来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教师边介绍边示范:先将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对角线,然后沿对角线剪,展开就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课件演示过程)
学生动手剪等腰三角形,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指导。
(2)折一折,议一议。
将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观察并说说: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它的对称轴上。
小结: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6.认识等边三角形。
小结: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7.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1)剪一剪。
教师介绍:刚才我们剪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来剪一个等边三角形。
教师边介绍边示范:先将正方形纸对折,打开斜折并画上点,画线并剪开就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
(2)折一折,议一议。
将剪出的等边三角形折一折,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有哪些发现。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等边三角形3个角相等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①将3个角对折重合。
②用量角器量。
③将3个角剪下来比较。
师小结: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
(4)提问: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等边三角形3个角都是60°,所以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小结:我们从不同的分类标准把三角形进行分类,按照角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照边来分,分成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设计思想 这里我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认识进行了组块教学,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初步感知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边的特征,在他们对这些三角形共同的特征有充分的、明确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抽象,比较、分类,从而概括出结论,形成概念。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会深刻许多。接着让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片做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纸片做等边三角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这样的组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辨别、分化、概括、验证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题目,指名回答。
结合学生认为警示牌也是等腰三角形的认识,说明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正方形的特点来理解。
教师说明:这样的三角形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同桌合作拼一拼,全班汇报交流。
4.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拓展:一根长22厘米的铁丝可以围成一个底为( )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取整厘米数)
5.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通过操作、比较和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确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都在它的对称轴上,且两个底角的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设计思想 练习的设计,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质朴而又扎实。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编排习题,让学生在认一认、拼一拼、算一算、画一画等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的认识,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流程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本教学设计由南京市中山小学丁丽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