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
重点: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
难点: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节课是在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和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所以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采取迁移类推的方法。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理解和熟记9的乘法口诀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难点分析: 虽然本节课的知识只是一个乘法口诀表,但由于9的乘法口诀比较特殊,其得数中隐藏着一些规律,需要学生能发现9的乘法各个积的各位数的变化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突破策略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课件出示《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让学生一起来读一读。提问:“这首歌中的一九二九到底是多少呢?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课一开始,单刀直入课的中心,“对于9的乘法口诀,你了解多少?”学生根据学习经验,马上就说出9的乘法口诀有9句,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来介绍9的口诀是哪几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自主探索,突出主体
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虽然在没有教之前部分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是哪9句,但仍有部分学生不了解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或没有真正明白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先让学生自主观察主题图,由教师带着来编写前两句,再接着让学生把口诀编完,完成后提出如下要求:“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同桌合作,然后展示交流。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边看图边推想,这样的形式呈现,提高了抽象程度,在学生汇报时,教师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9个9相加是81;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独立写出9的乘法算式,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得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感知连加结果的特点。
三、探寻规律,记忆口诀
因为9的乘法口诀有其特殊规律,正确记住每一个积又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教师将着眼点放在记忆9的乘法口诀发现规律的探寻上,这里设计放手让学生找规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数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能力。
1. 独立探索规律。学生可能根据以前学习的前后口诀之间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想, “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多9,前一句比后一句少9”例如七九多少记不住,想六九或八九的结果;
2. 教师引导探索规律。一是发现积的数字规律,学生可能发现积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之和都是9,十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二是发现几个9与整十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1个9比10少1,2个9比20少2……9个9比90少9。
3. 手指记忆的方法。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采用图片介绍手指记忆的方法,把每一个学生的双手当作学习资源,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之后,开展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巩固记忆口诀。
突破反思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是为了学”,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1到7的乘法口诀,对类似的学习方法也掌握的较好,因此本堂课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专家所说的“放要有度”。
2. 教给学生很多记忆口诀的方法值得提倡。比如让学生找规律,大部分同学通过合作交流,找到了从上往下看积的个位依次减一,十位依次加一,积每次加9等规律,通过提示又发现了乘法算式中因数与积的规律。接下来又设计了一个玩手指游戏的关口。这个环节为课堂更增了趣味性,拍的手势相片很好的让学生明白了怎样用手指记忆9的口诀,清晰明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