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分类—名师课例

明确方向,有效探索——“三角形分类”的教学

【目标分析】关于平面图形这一部分,具体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体会“面在体上”;了解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正确区分;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实际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梯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会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审美意识;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研究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执教: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东胜小学 孙云

1.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

生:在好多地方都见过,比方说三角板、红领巾。

生:还有一些不容易看见的三角形,比如,它隐藏在一个正方形之内,把正方形斜着对折就会变成三角形。

师:老师也发现了一些藏着三角形的景物图片,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投影出示一些带有三角形景物的图片,生用手比划发现的三角形)

师:看到这么多三角形,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我有点迷糊,怎么有这么多的三角形?

生:我有点吃惊,我以前想象到的三角形比这要少很多很多!

生:三角形的种类可真多啊!

师: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给三角形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分类)

2.引发思考

师:老师选择了一些屏幕上出现的三角形放在材料袋里,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在操作之前我们来看看提示(投影出示):

A.你准备按什么标准来进行分类?

B.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

C.每类三角形都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小组讨论讨论,接着进行分类。

3.动手操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分类活动中)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很快就分好了,你们还能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来分类吗?(生尝试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4.讨论分类

师:现在哪一组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呢?先告诉大家你们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的。

生:我们组是按角分的。

师:共分成几类?

生:分了三类。

师:为了便于说明,请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贴到黑板上来好吗?

(生将手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贴到黑板上,师板书:按角分)

师:还有别的分类标准吗?

生:我们是按边分的。

师:分成几类?请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也贴到黑板上。

(另一组学生将手中的三角形按边分类贴到黑板上,师板书:按边分)

师:下面的同学,除了按角分和按边分还有别的标准吗?

生:没有了。

师:请下面的同学认真观察,看看他们和你们分得一样吗?按角分的同学能不能说说你们这样分类的理由或想法?

生: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就分到一起,有一个角是钝角的分到一起,三个角都是锐角的分到一起。

师:其他按角分的同学,觉得他们理由充分吗?

生:充分。

师:按边分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思考的。

生:我们是按照三条边相不相等来分的。这一行三条边都相等就分到一类,只有两条边相等的分到第二类,三条边都不相等的分到最后一类。

【感悟启发】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的“三角形分类”。理清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引导学生进行两种分类——“按角分”和“按边分”,而是在学生分类操作之前设计了三点提示,这三点提示指向性强,为学生自主探索指明了方向,减少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盲目。这三点提示又恰到好处,有效地解决了让学生自己制订标准去分类这一难点。在提出要给三角形分类后,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分类的标准,然后把时间放在动手操作上。有了探究的方向与时间,学生就能聚焦于问题的研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补充,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自我。《标准》所倡导的“生本”思想,也正如孙老师这样,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本章目录 共计7个
附件列表 共计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