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游戏的开发与实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被人们遗忘。踢毽子、投沙包、跳皮筋、拾子儿、滚铁环、打陀螺、跑房、跳房、老鹰捉小鸡等,这些传统游戏离现代校园里的孩子越来越远。电子游戏、电动玩具占了上风。同时我们的体育课也向传统学科课程一样,过分重视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特别是竞技类体育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情感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感到课余生活非常无聊。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把地方传统游戏引入学校,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尝试性地在体育课程中引入了一些地方传统游戏,教孩子们玩,鼓励孩子们玩。以此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形成富有特色的体育课堂模式。

(一)地方传统游戏的概念和特点

地方传统游戏是民间百姓创造并流传于民间的,不同于正式体育项目的大众化,是一种娱乐性的健身游戏活动。具有原生态、趣味性、方便性、简便易学、内容广泛、竞争性强等特点。

地方传统游戏的原生态表现在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上。如游戏内容的生活化、游戏规则的灵活性、游戏方法的创新性等。趣味性表现在它符合当地的文化特征,符合游戏者的心理特点,内容生动,形式活泼,规则自创,老少皆宜,能使参与者的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方便性则是说地方传统游戏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形式多样,玩法灵活,随地取材,随时创造。地方传统游戏内容广泛,无所不包,无所不行,从“大肌肉群”活动到“小肌肉群”锻炼,再到各部位的协调,是正规体育的有益补充。地方传统游戏的竞争性也很强,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安全、轻松、活泼的参与环境,既能体验成功,也能品尝失败,自信心和受挫力同时得到锻炼,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地方传统游戏进课堂的意义

1.使学生由自然发展变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

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对初中学生的发展来说,游戏和学习都是极其重要的,游戏促进学生的自然发展,课程学习则促进其有目的的发展。将游戏引进到体育课堂中,既能作为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也能作为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功能,起到调整情绪,活跃气氛的作用。另外,体育游戏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更深切地懂得体育运动的内涵。我校自主开发的“黄河口民间游艺”校本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在享受古朴的黄河文化的同时,还锻炼了身体,增强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热忱。

2.地方传统游戏是正式课程的有益补充

整理和改造地方传统游戏并使之课程化,既补充了国家体育课程的不足,又挖掘和保护了地方体育游戏。地方传统游戏活动不但促进了学生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如“过独木桥”“摸瞎瞎”等游戏能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使学生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绳”“夹弹子”等游戏促进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育;“跳皮筋”“捉迷藏”等游戏通过跳跃、奔跑的活动,可增强学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另外,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并使他们认为这是在“玩”,而不是在“上课”。

3.地方传统游戏有助于学生的合作与交往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功能。国家体育课程往往突出个人素质,技能性很强,要求也很高,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压力。而地方传统游戏往往是集体活动,合作游戏,因此更能体现角色分工和互补的精神,体现交往与合作的要求。另外地方传统游戏为学生的交往提供了超越学校限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游戏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了解自己应学些什么,从而健全自身的人格并获得全面发展。同时,游戏的角色分工还为存在性格缺陷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校正的机会。

4.地方传统游戏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充分发展的时期。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能获得合作机会、角色扮演、胜利和失败的情感体验并懂得自定规则,遵守约定等社会契约。能使他们以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对待胜负,进而促进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他们也能根据游戏中伙伴的评价,主动进行自我调整,自觉按照游戏规范和游戏角色进行调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5.地方传统游戏有助于学生的个性自由和充分地发展

许多教育家都提出,要保证学生有一定自由的自我活动和自我决定的机会。当学生受约束的、单调的、被动的活动减少时,由被制约性走向自主性时,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就会成为可能。地方传统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范围广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地方传统游戏进入初中课堂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发展。

(三)让地方传统游戏有计划地进入校本课程

1.对地方传统游戏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整理

地方传统游戏十分繁杂,不是所有游戏都适合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对地方传统游戏的选择和整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在开发“黄河口民间游艺”校本课程时,不是全部选取,而是广泛收集,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传统游戏的健身、教育效果,有选择的录用。在选择和整理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其一:道德性。有些地方传统游戏具有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因素,不利于儿童良好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不宜进入到课堂教学中。

其二:目的性。地方传统游戏的目的各自不同,有的重在提高某些身体素质,掌握某些技能;有的重在发展体力和能力;有的是为了提高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有的侧重于情绪的释放和舒缓。教师在地方传统游戏的课程化时必须注意到这些游戏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做到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其三:健康性。这主要是指选择地方传统游戏的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健康,动作的选择应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不能有损害身体健康或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内容;在运用体育游戏时,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场地、器材条件,预先估计并尽量排除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其四:趣味性。地方传统游戏的主要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游戏,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应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2.对地方传统游戏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

教师要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把富有当地乡村气息的、广为流传的民间古老游艺搜集整合,结合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形成校本教材与国家体育教材相辅使用,加强两者的融合度,充分发挥民间游艺的健身、育人功能。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设计时,要把地方传统游戏的自主活动方法、活动要求、健身效果、活动安全注意事项、活动场地的选取、简易活动器械的制作、负荷强度等一一设计进去,让学生能只参照校本课程就可以安全自主地进行各种游戏。

在引入地方游戏的过程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研制、实施等的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教师必须具备课程理论、游戏理论、学生发展理论方面的专业素养。

(四)地方传统游戏进校园的教学实施

开发出富有当地特色、饱含浓厚地方文化气息的校本课程以后,如何合理地实施与运用这些游戏素材成为重中之重,我校校本课程“黄河口民间游艺”的实施中,遵循了以下几点做法:

1.根据地方传统游戏的不同特点,有计划地分配课时或在课的不同

部分合理进行运用

现在中学生每周体育课共3课时,在保证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专门拿出一节课进行传统游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达到素质练习课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一节课的不同教学任务,在课的不同部分或某一环节设计地方游戏。我在体育教学中,把“海陆空”“跑围城”“跳房子”等黄河口民间游艺,广泛地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结束部分加以应用,使学生自然迸发出参加体育活动的热忱,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使身体肌肉和各器官机能被合理调动起来,取得了比体育教材上的游戏更好的锻炼效果。

2.突出地方游戏的乡土文化气息,深化传统游戏的德育功能

我校在选择开发校本课程时,突出黄河口民间本土文化,有目的地选择了一些富有德育内容的游戏。通过引入这方面的游戏来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双休日,组织学生社团深入当地农村,与农村老人一起活动,体会古朴原始的传统游戏,探讨发掘新的民间游戏,让学生了解游艺的创编过程及与其息息相关的生活实践故事,提高认识,感受上辈人的辛勤付出、乐观创编游戏活动的优良品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根据地方传统游戏的组织形式、场地要求和参与方式,积极拓展

游戏活动的空间

地方传统游戏有的是单人游戏,有的是双人、多人游戏,有的需要一定的辅助器械,有的则是完全徒手游戏。我校在开展“阳光体育师生同乐大课间”时,根据学校各班级人数合理分配活动场地,在搞好各种特色社团建设的同时大面积地开展以黄河口民间游艺为主的单人或集体活动,定期组织各班进行各种游艺展示,以此来促进活动质量。例如我校在民间游艺展示月中,每周一个特色,第一周为“跳绳节”;第二周为“丢沙包节”;第三周为“陀螺节”;第四周为“跑房跳房节”,通过评比、展示来提高活动参与度,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制作简易的游戏器械,缩小师生心理差距,促进师生交流,在享受纯朴游艺活动的同时加强师生精神文化修养,既提高了大课间活动的参与度又为各种游艺拓展了活动空间。聘请校外辅导员,在每天课外活动时对学生的传统游戏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放松身心,彻底忘却学习的疲劳,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实践证明,地方传统游戏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发展。同时,地方传统游戏也是国家体育课程的有力补充。地方传统游戏进入校园,对拓宽校本资源具有启发意义。

本章目录 共计4个
附件列表 共计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