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
阅读指导
1. 初读课文。
揭题后,可以先让学生简单交流自己对《水浒传》故事人物的大体了解,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但时间不宜过长。然后让学生带着“林冲为什么要捧打洪教头”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时,要帮助学生及时正音。注意“昼”是翘舌音,“睬”是平舌音;“沧、棒、锭”是后鼻音,“抡”是前鼻音;“骗、掂”是三拼音;“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可以提问:“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第一至三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2.精读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动作等描写的朗读品味,体会感悟课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林冲和洪教头的鲜明的个性特点。林冲的个性特点,可以从林冲初见洪教头时“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起身让座”,当洪教头执意要跟他比试武功时,先是谦逊地说“不敢,不敢”,后来只好拾起棒来说“请教了”等多处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到林冲因处境身份的特殊而谦卑忍让的特点;还可以从柴进对林冲的“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并向洪教头介绍“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可别小瞧了他”等处看出林冲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更可以从课文第六、七自然段中体会到林冲的武艺高强和沉着应变的英雄气概:林冲首先用“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的迂回方法使自己得以解开枷锁轻松迎战;在双方交战之时并不急于出手,而是“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往后一退”沉着地应对,等待时机;看他“脚步已乱”时,变守为攻,只是巧妙地“抡起棒一扫”便大获全胜,确有“四两拨千斤”之势,读来令人感觉回肠荡气,佩服至极,充分表现了林冲机智沉稳而又不失勇猛的特点。
对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的把握,也应该让学生通过课文中有关词句描写来充分感悟和体会。“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足见其外表的自满粗俗;面对林冲的问候让座,“全不理睬”,“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足见其态度的傲慢无礼;当着林冲的面说他“依草附木,冒称武师,……骗吃骗喝”,劝说柴进不该“如此轻信”,“厚待一个犯人”,足见其言语的盛气凌人;看到林冲退让,“越发要跟他交手”,“恨不得一口吞了”,“提起棒就打”足见其气势的蛮横嚣张;文中两次写到洪教头举棒大喝:“来!来!来!”更是简捷传神地写出他的目中无人。但最终自不量力的洪教头也只好“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在精读环节中,要自始至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要边读边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感受,又要边读边想象两人比武的紧张激烈的精彩场面。在理解感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运用感情朗读、想象情景、补充扩展、表演重现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挖掘课文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
写字指导
“棒”是“木字旁”,不要写成“捧”,可以这样记:“棒”用木做,“捧”用手。“睬”跟“踩”也要区分清楚:“睬”用眼睛,“踩”用脚。“羞”下面的“丑”中间是一横,不要写成一点。“裳”上面是“ ”(“尚”的变形),从衣,尚声,为形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