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 设计提要

▍教材分析

文体特征:

《林冲棒打洪教头》改写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属于记叙文文体,同时带有鲜明的历史小说的演绎色彩,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使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写作手法:

首先,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林冲在柴进庄上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课文按照“初见”“厚待”“言语相击”“比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1自然段写林冲被陷害,所以被押解到沧州,来到柴进庄上。第2自然段写林冲受到柴进厚待。第35自然段写林冲在柴进庄上与洪教头相遇,洪教头挑衅林冲。第67自然段写林冲被迫与洪教头比武,林冲妙手一击,洪教头大露丑态,失败而归。课文在记叙事情的发展时,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刻画,线索清晰,条理分明。

其次,文章语言准确,描写细腻,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这篇文章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使得柴进、洪教头和林冲的性格特点非常鲜明,特别是在刻画林冲的人物形象时,作者虽然着墨不多,却处处是点睛之笔,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便足以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作者还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多次将林冲与洪教头作对比,以洪教头之粗鲁无礼对比林冲之谦让有礼;以烘教头之张扬跋扈对比林冲之冷静克制;以洪教头之阴险狠毒对比林冲之宽容大度,无一不更加鲜明而传神地表现出了人物的特点。

依据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第三学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基于本课的文体特征和独特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应当突破“抓住具体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水浒传》原著的兴趣和热情,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这样的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的优势:五年级的学生有足够多的学习记叙文的经验,这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学生在课前对四大名著及其人物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特别是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学生很容易分析出人物性格的差异。

学生的不足:五年级学生对水浒中的人物并不陌生,但大部分是通过电视媒介认识的,缺少建立在语言文字上的人物形象解读。特别是作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对林冲的忠直纯朴、内敛隐忍以及洪教头的自以为是、跋扈嚣张不一定能理解透彻,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生在朗读和反复的品读中解读课文,从课文描述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感受我国古典文学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剪辑的视频材料。

2.学生了解《水浒传》及林冲。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突显趣味,乐学新知

1.播放《好汉歌》,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2.能说说看什么样的人是好汉吗?

3.《水浒传》中108位好汉有男有女,本领、长相、性格各不相同。今天我们来看其中一位,他是——

4.板书:林冲棒打洪教头。

5.来,一起读。(指导读出味道)

6.预习了课文,能说说课题和文章内容有什么关系吗?

——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

7.《水浒传》中每一章的标题都是像这样用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这一章主要的人物和发生的事情。看,(出示幻灯片)让我们也有韵味地读一读。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8.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林冲棒打洪教头)。再仔细读读标题,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9.这些问题中,通过预习,你已经解决了哪些?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抓住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读名著回目,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找出不懂的词。

故事中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去探究,我们读多少遍都不觉得多。但是,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根据《水浒传》的有关回目改写的,里面有些词不容易懂,请你拿出笔来,找一找,试着自己解决。

2.学习生字词。

3.解决难懂的字词。

设计意图 字词的教学抓住重点:五年级的学生有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并当堂巩固,提高效率。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理清脉络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林冲在这108位英雄好汉中排名第六,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

学生读课文,交流:你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吗?

能不能简单些,用一两句话说说。

2.默读课文。

这件事,我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根据老师的提示,你能给课文分好段,并概括出段意吗?

提示:初见——厚待——言语相击——比武

3.个别读。

请同学们把你喜欢的或你认为写的精彩的自然段读一读,然后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提纲挈领,通过线索提示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事情的发展经过,理解课文的记叙手法,进一步熟悉和理解课文。

四、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课文围绕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事件,刻画了三个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林冲和洪教头。读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林冲和洪教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林冲的性格特点。

A.林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有礼貌……)

B.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能看出林冲是一位有礼貌的人,但是作为一个英雄好汉,林冲就是林冲,他有别的英雄好汉所没有的一种性格特点。你看出来了吗?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

林冲的这个性格特点用一个字就能概括,而且就在文中,说说看。

C.让我们恭恭敬敬地把这个字写下来。(板书:让)

“让”是一种美德,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前六行吧。

这是一种怎样的“让”?

同学们发现了,林冲的“让”里面,不仅有礼让,更多的是一种忍让。

忍让。(板书:忍让)

“忍”字是怎么写的?心上插了把刀刃,一般的人是忍受不了的,但是林冲忍了,忍让。这需要多么大的胸怀,多么高的境界,才能做得到。

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再一次朗读描写林冲的段落。

2)洪教头的为人。

洪教头又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傲慢无礼……)

让我们来读读洪教头所说的话。(出示课件洪教头说的三段话 )

洪教头为何如此苦苦相逼,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本不把获罪充军的林冲放在眼里,更是为了在柴进面前显示自己的能耐,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自高自大)

2.过渡:今天,这两位教头在你的心中一定留下了一些印象,在课文中还有一处精彩的比武场景,同学们期待这次比武过招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设计意图 “以读代讲”,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作者从语言、动作等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在对比中发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为下一步感知人物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 教学感悟(反思)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讲述的是林冲路过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故事。由于是由《水浒传》片段改编的,语句与一般白话文有不同,加之课文较长,不少词句孩子们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而读准确文章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于是我在第一课时采用了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后学生兴趣较浓,读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了,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不足之处:1.由于教学容量太大,造成赶时间的现象,致使有时朗读训练、词句训练不够到位。2.评价语比较单一,且针对性不强。

(本案例由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王倩老师提供)

【第二课时】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具体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水浒传》原著的兴趣和热情,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联想的妙处,学习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拓展阅读材料。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演绎了一段段生动曲折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其中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齐读)

2.正音:教头。理解“教头”——宋朝军队中专门教人武艺的人。

3.课前我们已经读了故事。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精彩场面。

47自然段)

4.这就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精彩场面,这是武打。(板书:武打)那么课文为何不直接写这部分,还要写1-3小节自然段?

 事情的起因……

5.如果说47自然段写的是武打,那么13自然段就是——文斗。(板书:文斗)。武打自然精彩,文斗也毫不逊色。

设计意图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重新划分课文,将课文分为文斗和武打两部分,可以快速地让学生回顾让一节课所学内容,同时更加有利于学生从语言、动作等细节重点品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课文

1.默读文章的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洪教头又是个怎样的人?抓住关键词句做批注。(巡视,关注神态)

2.交流。

1)初次见面的洪教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

预设:

●神态

挺胸歪戴——(指导朗读)多么骄横?!该怎么读? 

全不理睬——此时的林冲是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而洪教头却不理睬。如果你是洪教头,你会这样做吗?这说明了什么?

也不相让——洪教头也不相让,去上首坐了。(“上首”一般是给什么样的人坐的?林冲把这最好的位置让给了洪教头,这说明了什么?)

(洪教头高傲、骄横的形象跃然纸上)

点评:抓住了神态,简单的几个词,一个傲慢、骄横的洪教头形象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一起来读。

2)洪教头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语言

①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评:不理睬林冲,只对柴进说了这句话,读时应强调哪个词?“犯人”。从这个词中我们听出了洪教头对林冲的嘲笑、讥笑)齐读。

——除了神态,还有人物的语言。你关注到了人物的哪些语言?

②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依草附木”:依附于草木之上,在这句话中指什么?过往的客人、犯人都来依靠柴进,因为柴进有钱有势。依附他就可以骗吃骗喝,这就叫——“依草附木”。这其实是对林冲的一种贬低和侮辱。你能读好吗?指导朗读,突出“都来” “冒称”“骗吃骗喝”,表示侮辱、贬低)

你还关注到了哪一句?

③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这可是跳起来说的,什么情况下你会跳起来?(“跳起来”体现出洪教头暴躁、逞强好胜、藐视他人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体现出他对林冲的步步紧逼)

④初次见面,他先讥笑再贬低最后逼迫,步步紧逼。施耐庵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了洪教头的特点,相当精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林冲话虽然不多,但却非常值得玩味。

①出示: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这里只有两个简短的“不敢”,你能走进林冲的内心,去感受他此时的想法吗?

1——2人)

②金圣叹这样品评林冲: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简介金圣叹:明末清初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评论家。入清后绝意仕进,志在批评中国文学经典名著,他被誉为白话文的先驱)水浒中108人,不少人物在历史上都是真有其人,而林冲是作者完全虚构出来的,施耐庵这样倾注了全部心力刻画的人物,他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呢?

找一找,第3自然段中有没有直接描写林冲内心想法的句子?

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行礼。

他顾忌到了洪教头的身份,他还会想些什么?

③那么,此时此刻,面对洪教头的步步紧逼,林冲嘴上说不敢,他心里在想什么?出示语言对比。

提示:他真的不敢吗?林冲何许人也?——

④他所思所想所关注的,是洪教头吗?他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他有娇妻美眷,夫妻十分恩爱,生活何其幸福。他何曾想过我堂堂林冲竟会沦落至此,他何曾想过我堂堂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竟要和这样一个乡村野夫交手。他嘴上说不敢不敢,实际却是不愿和不屑。

⑤简简单单两个“不敢”,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⑥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洪教头的话,他虽然处处针对林冲,但他的话是对林冲一个人说的吗?

⑦这段话虽然是写洪教头与林冲的文斗,实际上也写出了洪教头、林冲和柴进三人的关系,更借此写出了林冲的处境。多么巧妙的写法!难怪金圣叹这样评价:一段看他写三个人,如云中斗龙相似。忽伸一爪,忽缩一爪。一段写林冲,一段写教师,一段写柴进,夹夹杂杂,错错落落,真是八门五花之文。你读懂了吗?

⑧简短的一段话,写得多么精彩,多么耐人寻味,这就是名著!一起来回味。我读提示语,你们读人物语言。

⑨我们品读了文斗,武打同样精彩。浏览47小节,想一想,林冲棒打洪教头,哪一段写得最精彩?

设计意图 精选片段,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重点品读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林冲复杂的内心冲突进行了细致的解读,结合金圣叹的点评,学生了解了课文的独特写法,感受到了名著的语言魅力。

三、学习第七小节自然段

1.第七自然段写了他们几个回合的交手?(3个)在较量中,林冲只用了三招就克敌制胜,你能找到吗?(一横、一退、一扫)这三招妙在何处呢?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学生默读思考,勾出关键的词句)

2.交流。

1)相机点拨:林冲把棒一横,“拨草寻蛇” —“把火烧天”(把棒高高举起,棒朝着天)——观察细致,善于寻找机会,多么巧妙!

2)林冲“一退”有何用意?——避其锋芒,退开观察,足智多谋,多么巧妙!

3)怎样叫扫?使得巧劲,四两拨千斤。——沉稳机智,点到为止,多么巧妙!

师:仅三招,一个武艺高强、武德高尚的林冲便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在这一段描写当中,也同样用到了什么手法?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精彩的比武。

设计意图 武打部分,抓住林冲的三个动作进行细致解读,在对比中进一步了解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四、小结

1.我们今天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读出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猛虎别在当道卧,困龙亦有上天时。”林冲这一打,打出的是—实力、智慧、武德、自尊…再读课题,相信你会有别样的感受,齐读课题。

2.林冲,历来众说纷纭,(出示:“具有懦弱性格的锐气英雄”“为了自己生活而谨慎的人”“性格中所具有的重要东西就是窝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在你的眼中,林冲是个怎样的人呢?这样一个谦和忍让之人,最后是怎样一步步走上起义之路的呢?《水浒传》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明末清初的金圣叹曾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想了解其余的诸位英雄,发现百味人生吗?那就读读《水浒传》吧!相信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 从林冲的心理冲突出发,引导学生展开辩证思考,进一步了解人物背后的故事,从林冲引向其他水浒英雄,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 教学感悟(反思)

 小说是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本篇课文,应特别留意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

1.把握故事情节。本篇课文中,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是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露出来的。了解情节是认识人物的基础。所以,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划分段落,再列小标题,把握好故事情节,为学生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剖析人物形象。故事中的人物思想、性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动作、语言、神态等,所以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感受与剖析。比如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脱”“拿”“掂量一番”“独自耍”等一系列准确、传神、连贯的动作,来体会洪教头不知天高地厚、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特点。

3.注意环境描写。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文章涉及到的环境不够明显,但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体会。例如洪教头与林冲前世无仇,今世无怨,为什么对他如此无理?再如林冲武艺高超,为什么总是那样谦恭忍让?让学生联系人物各自的社会背景来谈,思考一定会更加深刻。

(本案例由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王倩老师提供)

本章目录 共计5个
附件列表 共计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