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8页的练习九第1~5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归纳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学过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除法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3.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和商的变化规律,积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

 

体会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流程一:计算专项训练

1.口算练习:

   48÷2        36÷3      84÷4

   48÷3        36÷2      84÷7

2.出示第2题。

1)以小组为团队,进行5分钟比赛。

2)出示一位学生的作业,指名学生在展台上进行引领批改。统计每个小组的正确率,进行评比。

3)出示典型错误,进行点评。

4)提问:比较每一组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发现,商中间或末尾产生0都是由于前一位正好除完。但有的是根据“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有的是根据“不够商1就商0”。

引导学生总结算法。

如:480÷4     408÷4     870÷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872÷3     513÷5     503÷5 (不够商1就商0

设计思想  除法口算练习的速度与正确率是提高笔算速度与正确率的基础,应当每天都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练习九的第二题既可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又可以沟通两种情况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可以归纳算法。因此以第二题作为笔算的主要练习题,用以达成以上目标,第一题可以留待课业中独立完成。

3.完成思考题。

1)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想法。

3)提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填?

引导学生小结:第1题百位正好除完,没有余数。要使十位上是0,可以是0除以00,也可以是不够商1,就商0。所以所填的数要小于4,也就是填0123。第2小题,要使商的末尾是0,那么前两位上要正好除完,可以先考虑前两位,只有154575除以3能正好除完,所以百位上可以填147。这样前两位正好除完,个位上可以填写比3小的数,也就是012

设计思想  思考题原本编排在练习九的最后一题。根据思考题是依据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思考的,因此把思考题安排在对比练习,总结算法之后是合理的,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

▍流程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1)请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能获取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想法。

预设1:可以把每个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算出来,再比较。

预设2:先估一估或判断商的位数,可以知道金阳阳拍的个数不满100个,所以金阳阳拍得最慢,然后再算出其他三个人的个数,进行比较。

肯定两种想法,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估算。

指出:要求小朋友们谁拍得快,谁拍得慢我们用到了(速度=拍球总量÷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式。

赵平:420÷4 105(下)  吴小娟:321÷3107(下)

金阳阳:540÷690(下)   张建业:505÷5101(下)

因为: 所以吴小娟拍得最快,金阳阳拍得最慢。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填表。

(2)指名回答,并根据回答出示算式和结果。

3)提问: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可能会发现,挖的天数越少,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多;或者是除数越小,商越大。

肯定学生能够联系两个数量进行观察,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更加全面,以上规律是因为总长度或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出现的。

3.完成练习九第5题。

1)独立理解题意,并思考后列式计算。教师在巡视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题意和理清思路。(合格与不合格)

2)指名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思想  为了更好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材上的两道解决问题稍作修改处理。如第12题,将第一个小问题省略,直接出示第二个小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3题,直接出示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数学问题,培养他们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流程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本教学设计由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李瑾老师提供)

本章目录 共计7个
附件列表 共计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