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重难点突破


/难点

重点:能针对现实问题说明分数的含义。

难点:能清晰建立单位“1”的概念,并概括分数的意义及找到对应的分数单位。

/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并会对六年级学习的分数相关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立足将来,学生能清楚地知道分数在现实情境中的具体含义,将直接影响后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难点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根据具体的现实情境抽象得出分数的概念。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完整的思维。同时单位“1”随着具体情境会发生改变,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辨析和判断能力,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突破策略

一、多维理解,抽象概念。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方式。在针对分数概念建构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经历足够的体验,这样才能实现本质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板书,提问:“你们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学了哪些知识?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通过这样的以旧引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并唤醒了已有的经验。接着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1. 举例说明的含义。(如图1所示)(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3)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4)一把香蕉有4根,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这把香蕉的。(5)一盘面包有8个,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现实中的,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2. 动手操作,创造若干个分数。

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活动要求:

1)分一分——选择材料创造分数;

2)画一画——涂上阴影创造分数;

3)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你创造的分数。

你所创造的分数是:                                  

通过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足够的表象,为概括得出分数概念提供了支撑。

3. 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创造的素材提问:“我们创造的分数,所分的对象不同,有的分图形、有的分绳子、有的分一堆糖果等,你们创造的分数是把什么看作整体的?”从而让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紧接着根据学生得到的分数让学生以这样的形式说明: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通过多次说明后,概括出分数的概念。

二、猜想拓展,巩固提升,明确分数单位。

在教学分数单位这一环节中,可以是一个新授加巩固的环节。教师首先出示图2,并提问:“如果用一个圈来表示单位“1”,里面可能是什么?有多少个呢?”学生猜想后明确了单位“1”的指向。接着学生操作,分一分、涂一涂,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并在小组里交流可能会产生新的困惑,比如:为什么同样涂了4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分数表示。此时巩固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也使进一步的探索指向分数单位。一份是是这样的两份;一份是是这样的四份,指出分数单位的含义。接着可以马上巩固练习,让学生交流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以此提升认识。

2

突破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摒弃“速成鸡”式地揠苗助长的概念认知,而是应让学生在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中,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加强单位“1”的深入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目录 共计8个
附件列表 共计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