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

重点: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会通过求各位数字的和,来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难点: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但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倍数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不能仅从一个数的个位加以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因此,学生需要用新的方法来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还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还为后面学习分解质因数奠定基础。

难点分析:由于3的倍数的特征相对比较隐蔽,再加上学生刚学习了25 的倍数的特征,会受其影响。所以,学生此时一般仍会模仿25的倍数特征,去关注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这为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突破策略

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由于受25 的倍数特征的影响,相信在课的一开始,教师如果与学生探讨3的倍数特征时,学生会把目光还是聚焦在每个数的个位上。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的回避,不妨大胆让学生猜测:“你觉得3的倍数的特征是怎样的?”相信学生会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想。如:1. 个位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2. 个位是25的数是3的倍数;3. 个位是1235689的数是3的倍数;4. 个位是0~9的数是3的倍数……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猜想,不如这样引导:“大胆地猜想是科学实验成功的第一步,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验证。”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力量把之前的假设一一否定。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能给学生一定的暗示:3的倍数的特征的观察点有可能与25的倍数的特征不太一样。

当学生意识到一开始的猜想是错误的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看来,仅仅凭从个位上去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够的。那接下来,我们就换一个角度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吧!”这样的引导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起来,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从“特殊”到“一般”

当与学生交流到不能仅仅观察一个数的个位时,如果学生还是不能把目光聚焦到这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时,教师可适时追问:“你能把这些数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吗?”“分别用了几颗珠子?”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使用的珠子数

3                   3

6                   6

9                   9

12                  3

42                  6

                    ...

93                  12 

这时教师追问:“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相信通过这样清楚的板书,有的学生就能发现:“所用的珠子个数都是3的倍数。”“那么所用珠子的数量其实就是什么呢?”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与一个数个位上的数无关,而与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有关。这时的探讨还不能结束,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我们刚才研究的只是100以内的数,那是不是超过1003的倍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继续探究。”这样的引领,让学生在验证此规律在100以外是否适用的过程中体会从“特殊“到”一般” 的研究方法,培养孩子们研究活动的科学性及思维的严谨性。

突破反思

由于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倍数特征相比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新课时,除了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操作外,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小棒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提醒学生摆小棒时,十位上的小棒要以1当十)。然后结合板书,从结果的数据中,引导学生发现所用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是3的倍数。每个数所用小棒的根数,也是每个数各位上数的和。另外,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种更快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不用把数位上的数都加起来,比如53833的倍数就不要管它了,只要58相加等于1313不是3的倍数,538就不是3的倍数。

本章目录 共计11个
附件列表 共计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