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推理》教学反思


有理有序的推理过程能不能被全体学生掌握?在这节课的设计伊始,我很担心。总觉得从原来的奥数题转换为面向全体的教材内容,能否解决学习主体的参与度是首要的问题。但是学生课上的表现令我很欣喜,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不仅思维积极,表达清楚,而且特别乐意和同伴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我想,这是和课前的精心设计分不开的。有弹性的预设,才有充分的生成。学生在生成中交流碰撞,不断被激起探索的热情。
我有意识的让学生陈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加以适时点拨,为挖掘例题的潜在价值埋下伏笔。特别是在例1填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有学生从“小明不是电脑小组成员“而且“每人只能参加一项“得出“小明是足球小组成员“;又从“笑笑和淘气都不是足球小组成员“和“每项只能有一人参加“也得到同样的结论。教师充分肯定该生,并在课外延伸中,鼓励学生思考去掉一条信息看能否顺利推理出结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努力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本章目录 共计10个
附件列表 共计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