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 以简驭繁
1.本课的主攻方向——面向全体
本课系新课程的内容。此前,以往教材的思考题中只出现个别的同类问题,仅供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选用。此外,1998年之前教研部门组织的小学五年级以上的数学奥赛内容中有过演绎推理方面的试
题。经历过的教师都知道,即使面向这部分学生,教学的难度也是偏大的。
现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将演绎推理内容纳入实践活动课,转而面向全体学生,而且是刚从低年级升上来的三年级学生,教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显然,要完成本课——小学阶段唯一一次呈现的演绎推理内容的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如何面向三年级全体学生。应对新课程挑战,切实有效保障学习主体的参与度,尤其是全班学生的参与广度和学习目标达成度,正是本课的选题、展示和讨论的重要价值所在。
2.攻坚的基本策略——以简驭繁
(1)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以简驭繁,作出了很多创造性劳动。如:
由易到难。自行设计的“我说你对““猜球游戏“情趣导入,用最基本最简单的演绎推理活动作为起点,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效降低教材的“门槛“,切实关注了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广度,为正式学习例1做了必要的学习准备。
化繁为简。在例1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阅读理解水平和演绎推理学习规律,再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分层呈示例题,有序引领解读。 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例1 的第一句话,着重让每个学生明白例中3位同学“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将例1后半段陈述析成3个单句,编号分行,逐步呈示:“①笑笑不喜欢踢足球“,“②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成员“,“③淘气喜欢航模“。并且,每出示一个单句,都针对全班不同状态的学生,组织安排相应的简单演绎推理活动。这样的全员充分参与,为解决例1的综合性问题夯实了自主探索的基础。
(2)从局部到整体
例1的列表法为推理提供了有据有序演绎的视觉支撑,是本课的重点。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弹性预设充分:初识表格——记号约定——自主填表——交流完善。尤其在彰显列表法优势的关键环节,教师贴近三年级普通学生的探究归纳水平,减小教学推进的幅度,调控表格生成的节奏,调度不同程度的学生,问答呼应,逐格填写,从局部到整体,有序高效地组织全班参与列表法再创过程,体验数学方法的魅力:如果选定某格填“√“,那么,与这格同行同列的其余各格就填“ד。“利用这表格,根据条件,得出结果。“
3.借鉴的注意问题——因校制宜
(1)基本目标与算法
马老师针对自身积累的长项(包括数学兴趣小组教学)以及本校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出色地完成了本课的设计和实施。各校教师借鉴时,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校制宜,处理例题,并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起步课采用不同层面的算法和策略,重在落实基本目标:促成学生有理有据有序的思考推演(演绎推理),即让全班学生对本课能够“进得门,理得清“。
(2)过剩条件的讨论
或许是编者为降低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难度,本课教材例、习题中的推理前提条件都有过剩。对此,可参考马老师的做法,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大班教学的课堂结构特点,适时适度组织学生进行理性批判。顺便指出,教材例1“喜欢航模“的提法,严格说来并不等价于“只喜欢航模“或“参加航模兴趣小组“。
一点建议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列表法再创造,引导学生根据表格中所填“√““ד的情况来得出五项结果的过程中,建议为全班学生的参与和体悟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李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