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1.2011版课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教学目标的?
2.你知道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目标是如何阐述的?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但教学目标的表达和阐述,需要课标。2011 版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对于第二学段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目标,2011版课标是这样阐述的。
知识技能: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数学思考: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思考
根据2011版课标,你觉得“圆柱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如何阐述?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已经在杂志发表的部分教学目标的阐述:
【教学目标1】(刘震 等,2006)
①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③通过自主研究,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目标2】(王宁宁,2008)
①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②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③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3】(蔡凌燕,2010)
①让学生经历动手制作一个圆柱的活动,发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以及圆柱的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②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能力。
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于“圆柱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师的表达都涉及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三个维度,但较少涉及“情感态度”这一维度,而且比较完整和丰富表达的教学目标并不多见。
根据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目标的要求,“圆柱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目标的阐述。
【知识技能目标】
①经历从现实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中抽象出数学中圆柱形的过程。
②经历动手制作一个圆柱的活动,发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③经历底面、侧面和高的研究过程,明确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相等,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高有无数条。
④经历圆柱的侧面与展开图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明确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就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体会“化曲为直”。
⑤经历圆柱的侧面、底面、高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掌握底面周长就是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高就是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宽。
⑥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数学思考目标】
①在用字母表示底面圆心、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②在制作圆柱,以及抽象和概括底面、侧面、高的特征的过程中,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
③在探索侧面、底面、高的关系等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目标】
①从观察罐子、蜡烛等物体的形状中,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够运用圆柱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②在讨论与解决“阳光照射物体时的阴影形状”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③在尝试“用长方形做圆柱”的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目标】
①在解决圆柱的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
②在解决圆柱的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③在抽象圆柱的相关知识,应用圆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思考
你觉得上面的这些教学目标中,哪些目标是圆柱的认识这节课独一无二的目标?哪些不是?
以上我们从课标的要求出发,从四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写出了“圆柱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这四个方面的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目标是这节课独一无二的,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后要达到的。有些目标只是这节课对它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常常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够达到的。比如说要“培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这一目标,就不是通过圆柱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情感。对于这方面的目标,虽然通过一节课不能完全达成,但每一节课都要特别的关注;每一节课都对它的达成做出了贡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理论上说,每一节数学课都应该比较完整地写出四个方面的目标,但实际情况常常不容易做到。对于不同层面的教师,在目标的写法上可以有差异,新教师应该写详细一些,一定要使自己明白,“圆柱的认识”这节课的目标有哪些方面,具体的内容是什么,特别是一些非知识技能的目标,更要予以关注,以便使自己养成良好的目标观念。对于骨干教师来说,已经形成了较好的目标意识,在具体写作上可以适当简化一些。但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写目标,大家都要重视圆柱的认识这节课特有的教学目标。